APP频频“越界”,隐私保护把好三道关
平台方要平衡好商业利益与用户隐私的边界,用户也要提高防范意识,主动管理权限
近日,社交APP因后台持续高频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引发用户对隐私安全的担忧。事实上,公众对部分APP过度索取权限、频繁访问个人信息等行为的质疑声一直存在。面对“一划不到底”的隐私协议,用户往往匆匆点击同意,更为APP频频“越界”提供了空间。
私密性很强的个人信息被频繁访问收集,难免会加大泄露风险,使用户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何况是短时间上万次地访问位置信息,更让人怀疑其必要性。平台方反复强调“尊重用户隐私”,也很难完全让人信服。
不可否认的是,适度索取权限、收集信息可以使APP更精准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使用体验。但人们呼唤的,是“APP懂我”的舒适感,而非“APP太懂我”的恐惧感,对个人隐私信息的有效保护,需要监管部门、平台、用户三方共同面对,把好三道关。
近年来,有关部门依据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行动,切实维护群众网络空间合法权益。2022年新修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强化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的主体责任;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持续整治APP侵害用户权益的违规行为;2025年,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将联合开展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入治理常用服务产品和常见生活场景中存在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典型问题。
平台方要平衡好商业利益与用户隐私的边界。首先要合法合规,以“最小必要”原则收集实现核心功能所必需的个人信息;首次使用通过弹窗或隐私政策摘要清晰说明信息收集目的、范围及用途,重要条款醒目提示;追求透明化的信息流向,让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功能调用情况。还须注意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加密、定期开展漏洞排查、合规审计与内部培训等,从技术、管理等多维度构建起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作为用户,我们也要提高防范意识,主动管理权限,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采取不授权、限制授权、选择性授权等方式,最大程度保护隐私,避免让过度的信息采集有可乘之机。
打开APP时不再有被窥视的隐忧,滑动屏幕时不担心隐私会泄露,人人都能在信息世界中保有知情、自主的权利,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未来。(李祉瑶)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10-21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 10-21 加强权益保障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 10-21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产业创新
- 10-20 用人工智能打开文旅新空间
- 10-20 让AI学会“安全遗忘
- 10-19 畅通“政校企”,打好AI素养培育组合拳
- 10-19 中国移动杨杰:把握数智时代机遇 合创AI+时代
- 10-19 中国移动发布无障碍通信解决方案 助力听障人
- 09-12 机器人又学了哪些新本领
- 09-12 从“四大演化”到“四深探索”:解码地球46亿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1-04网狐钻石系列前台控制权限数据库脚本
- 12-15秋冬季五大高发眼病,不得不防
- 07-25看完这篇科学防晒攻略 ,美美过夏天!
- 07-25让大漠戈壁变身绿电“蓝海”——新疆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 07-25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上海发布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
- 07-25【光明时评】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正当其时
- 07-25高温下,户外劳动者应谨防热射病
- 01-24 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亟需回归行业价值本质
- 01-24 莫让互联网企业沦为“腐败洼地”
- 01-07创胜系列数据库添加子游戏脚本
厦门资源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