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面前,岂能用AI图片造谣添乱
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社会各界投入抗震救援,网上的各种救援画面令人揪心。其中,一张“小男孩被埋图”广泛传播,甚至获得数万转评赞。
然而,经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核查,这张图片由AI生成,原作者并未关联地震。青海某网民为博取眼球,移花接木,将该图片与日喀则地震关联拼凑,致使谣言传播。目前,涉案人员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灾难面前,当万众一心抗震救援,亟须各方提供真实准确信息。个别网友用AI虚假图片散布谣言、赚取流量,不仅分散了社会对受灾群众真实需求的关注,影响了救灾资源的精准高效分配,也消耗了公众的同理心,扰乱了正常社会秩序,甚至会引发恐慌和混乱。
互联网绝非法外之地,利用AI生成内容造谣将面临法律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作出明确的处罚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也明确相关技术服务等不得扰乱经济和社会秩序。随着监督体系和执法机制不断完善,利用AI生成内容散布谣言等不法行为必将受到更加严厉的法律制裁。这提醒AI使用者,应当增强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同时,AI创作者及互联网平台也应“守土有责”。创作者在生产和上传AI作品时,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声明和披露,明确标注内容是由AI生成。网络平台更不能在发布AI生成图片、视频后,仅以标注“疑似AI技术生成”规避风险,而是要优化审核机制,加强对上传内容的审核、标注与管理,及时拦截疑似虚假信息。对于已确认的虚假信息,应立即予以删除,防止进一步扩散。
其实,“小男孩被埋图”的AI痕迹很明显,不少网友还总结了辨别AI图片的方法,如观察光线阴影、人物眼睛头发等细节,从多个权威渠道获取信息并进行对比,或是利用AI图片检测工具等。不过,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往往因救灾心切忽略信息真假,或因素养不够难以识别虚假信息。此外,AI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也大大增加了分辨难度。这也提醒我们,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加强科普工作刻不容缓。
不可否认,AI正在深刻影响乃至重塑全社会,应对AI带来的挑战也将充满曲折。面对蓬勃发展的AI,引导其向善向上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抗震救灾中,要发挥AI在辅助灾情评估、实现智能调度、科学分配救援资源、高效组织人员疏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针对AI使用乱象,各方要形成合力,加大对AI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堵上平台监督管理漏洞,别让AI虚假信息给救灾添乱。(作者 代小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3-26 联通数科:“墨攻”安全运营服务平台全面升级
- 03-26 “联通文创聚智绘新篇”沙龙启幕
- 03-26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长虹电子董事长柳江:加快
- 03-25 数智文旅行稳致远离不开法治保障
- 03-25 净化平台生态 抖音健康发布新版公约
- 03-24 因聚而生 众智有为 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圆
- 03-24 全国政协委员王晶:以数字公民建设筑牢数据安
- 03-24 为直播电商立规矩,给消费者权益添保障
- 03-24 光明网评论员:抓取个人隐私就是抢劫
- 03-24 打击个人信息“标签化”贩卖,监管与防护要“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7-25高温下,户外劳动者应谨防热射病
- 01-25 韶音深耕声学技术 推动开放式耳机技术创新
- 01-04增加用户金币数据库脚本
- 12-15秋冬季五大高发眼病,不得不防
- 07-25看完这篇科学防晒攻略 ,美美过夏天!
- 07-25我国成功发射四象01星等4颗卫星
- 07-25让大漠戈壁变身绿电“蓝海”——新疆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 07-25聚焦“水土湖草冰” 2023年江源综合科考启动
- 07-25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上海发布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
- 07-25【光明时评】推进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正当其时